在近日出版的《自然·通讯》杂志上,介绍了一项能源研究的新进展:美国科罗拉多博尔德大学科学家利用电子神奇的“共振隧穿”效应,设计出一种能从环境中捕获多余热量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电力的设备。 研究人员将这种新设备称为“光整流天线”(optical rectennas),虽然非常小,但其效率大约是类似能量收集设备的100倍。达到如此高的效率,正是利用了“共振隧穿”效应——电子在不消耗任何能量的情况下穿过固体物质。这项成果使光整流天线朝着更加实用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。 整流天线开发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由吸收辐射的天线和将能量转化为直流电流的二极管组成。为了捕获热辐射,整流管必须足够小。然而设备越小,其电阻就越高,这会缩小功率输出。因此,让整流天线不仅具有非常低的电阻,还能捕获光一直是此类设备研发面临的挑战。 此次,研究人员设计了迄今首个能够发电的整流天线。该研究论文主要作者阿米娜·贝尔卡迪说:“我们首次证明了,在能量收集整流天线中电子发生了共振隧穿。” 贝尔卡迪解释说,在传统整流天线中,电子必须通过绝缘体才能发电。这些绝缘体给设备增加了很大电阻,减少了可输出电量。 而在最新研究中,他们在设备上增加了两个绝缘体,而不是一个。这产生一种叫作量子“阱”的效应。如果电子以恰到好处的能量击中这个阱,就可以利用它穿过两个绝缘体,且在这个过程中不会遇到任何阻力。“如果你选择合适的材料,合适的厚度,就能使电子畅通无阻。”贝尔卡迪说,就像幽灵一般“穿墙而过”。 为了测试这种效应,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的热板上排列了一个由25万个整流天线组成的网络,发现其捕获的热量尚不足1%。但贝尔卡迪认为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升,“如果使用不同的材料或改变绝缘体,让阱更深,就会有更多电子通过。” 光整流天线有望给可再生能源领域带来变革,比如收集工厂烟囱或烘焙烤箱发出的热量,一些科学家甚至设想将其安装在地球上空的航天器上,捕获从地球辐射到外太空的能量。研究合作者加雷特·莫德尔教授说:“如果你能捕获辐射到外层空间的热量,那么你就能在任何时间、任何地点获得电力。” 免责声明:编写或转载此文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,为光电行业尽一些绵薄之力。若文字或图片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有不当之处,请作者在20个工作日之内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。 联系邮箱:lm@focaloptics.com,欢迎相关行业朋友与我们约稿。谢谢。 |
|手机版|搜索|焦点光学|光电工程师社区
( 鄂ICP备17021725号-1 鄂网安备42011102000821号 )
Copyright 2015 光电工程师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申明:本站为非盈利性公益个人网站,已关闭注册功能,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络收集整理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如您对某些内容有质疑或不快,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!
© 2001-2022 光电工程师社区 网站备案号:鄂ICP备17021725号 网站公安备案号:鄂42011102000821号 Powered by Discuz! X3.2
GMT+8, 2025-7-18 20:01